▷ 从国民偶像到争议归来,胡娜的尴尬人生剪影

而42年过去了,她又跑回来办画展,还不低调——是真的念旧,还是纯粹打算拿国人感情收割一波金币
这个问题要是搁在八卦群里,保准能吵出两百多页回帖,谁也说服不了谁
你要问我到底怎么看?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别急着下判断
胡娜这个人,她的人生轨迹,比很多人想象的还有戏,而且戏比天大
故事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
胡娜,一出生在四川一个名门体育世家,比起咱们这种清苦农村娃,那简直是“含网球拍出生”
外祖父温岭,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网球猛人,二十年代就在锦标赛上拿冠军,退役后还干上了体育系主任,属于那种“半个中国网球教父”级别的大拿
生在这种屋檐下,胡娜才四岁就摸上球拍,很多女娃娃还在学跳皮筋呢,她已经开始正手反手切换
按照现在鸡娃家长的标准,这叫天赋加持 家学渊源=注定不凡
结果也是没跑的
小学还没毕业,胡娜就被送上专业体校,日复一日傻苦练
说真的,这年代谁没经历过早上天还没亮就出门训练、晚上累瘫在床上睡过去的青春?
但她强在哪里?十五岁在全国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上把一众“大姐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硬生生拿下女单冠军
名声一炮打响,大队教练、体育总局的领导,谁不关注她?
那会儿,国家也觉得我们得有自己的网球明星啊,“五星红旗插遍全球”的梦想里,得有咱们姑娘的名字
于是,胡娜很快进了国家队
当时国人说她是“希望之星”,其实就差没给她身上贴二维码了
国家投资、教练盯着、全队围着转
她拿下国内冠军不在话下
十九岁,第一次被派去美国比赛
你猜她慌不慌?人家不慌,照样把白宫杯、弗吉尼亚杯都给收了
那年美国网协都看傻了,直接伸出橄榄枝——“来吧,只要你愿意,物质、训练、前途什么都有”
任何一个年轻姑娘,尤其在八十年代、那个中国还没有职业选手、网球训练还停留在“土法炼钢”年代的时候,面对美国的豪华条件,说实话,心动也正常
归来的胡娜在国内又赢了一把,成了“国宝级人物”
但你要说她心就没点彷徨?我打赌她脑海里那只小魔鬼——“别犹豫,去美国试试,说不定一切都不一样!”——没少在夜里跟她念叨
但分水岭总归要来的
1982年,国家队去加州打联合会杯
决战日本队,她拿下首场单打
后面又双打建功,直接带队晋级
士气火热的时候,谁料想,暴风雨已经逼近窗子
就在与德国队比赛前夜,她默默收拾好少得可怜的行李,趁夜色从后门一溜烟消失
第二天,全队疯了似的找,说是生怕她遇到危险
更怕什么?怕舆论
果然,律师来了
胡娜申请政治庇护,正式投奔美国
在国内,这下炸了窝
各路报纸都在骂,什么“民族败类”、“背叛者”、“给世界丢脸”……
其实也不意外,那个年代的大国崛起情结,国人的集体情绪有时候比山海还重
而胡娜,一个曾经被万众寄予厚望的女孩,在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
这个“标签”,她一背就是几十年
比赛当天,中国队因失去主力,士气崩盘,被德国人3比0横扫
赛后更惨,国家荣誉遭遇重创
西方媒体还在那冷嘲热讽——什么“人才外流”、“中国体育体制有问题”,看热闹不嫌事大
一时间,胡娜三字成了敏感词,国内谁都不敢提
美国方面倒是乐见其成,批文一级级通过
1983年春,美国政府同意她成为新移民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她就能“咸鱼翻身”了吗?真未必
胡娜到了美国前两年,啥也不是
没美国户口,连比赛资格都没有
只能做个局外人
后来混到国籍,总算重回网坛
1984年美网公开赛,她终于拿下史上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满贯冠军
就像小时候看漫画看到,一个配角靠硬拼终于上了主线
但转折从来都掩藏在成功背后
美国网坛比中国国内强太多,竞争激烈,拼的不是一技之长,是十年如一日的爆发
高强度训练加上初到异乡的孤独焦虑、身份尴尬,胡娜这台发动机开始冒烟
伤病、体能瓶颈、舆论压力,一样不少
短暂辉煌之下,状态下滑
咬牙硬挺到1992年,才二十九岁,身体已经吃不消,彻底退役
这一下,连“体面出局”都谈不上
别说世界级巨星,连“美国人民的女儿”都算不上
退役后想转行
但人红是非多,尤其还是“叛逃”这种敏感身份
在美国,没几个真把她当自家人
回头看看中国,网上一片骂声,“叛徒”、“回国捞金”
她夹在中间,怎么都不是滋味
时间过得飞快,2014年她已经五十好几
偏偏还想着回国溜达一圈——以画家的名义开画展
你说她是真的爱祖国,还是想抓住民族情怀,顺便赚点退休金?仁者见仁喽
画展冷冷清清
网上骂声更盛:“有种别回来!”“别想捡漏!”
其实,即便她滔滔不绝地解释:“我一直爱着祖国,这些年没忘中国网球”
人们就是不信
甚至有些“饭圈级愤青”表示:“这不是编借口嘛,要的就是国人的原谅和钞票”
可细想,胡娜是真的那么没心没肺吗?
她明明早知国内情绪风向
还愿意回国面对一地鸡毛
也许,她骨子里还是割舍不了当年集体主义、家乡热土那点情结
只是说,她选的路注定高开低走,再轰轰烈烈跌进尘埃
这结局,其实她自己未必不遗憾
但时光谁能倒流,这种选择,是个人站在二十岁花样年华里的“自我挣扎”,到底值不值得,就再也没人能给标准答案
至于画展的失败,某种意义上,比网球赛场输球更让人无地自容
从天才少女到遭人指摘,几十年跨越
看起来是胡娜一个人的浮沉
其实藏着几代国人关于梦想与背叛、祖国与自我、体制与自由的集体焦虑
而她回头,想试图用“艺术”洗脱旧日“污点”,终究难以跨越现实的高墙
有些伤口,时间拉不平
有些信任,断了就断了
这世上有几人能背着国徽离开时还高高兴兴地再回去?
她能登堂入室吗?显然不能
钱赚不着,面也丢尽了
唯有一地鸡毛和无处求解的唏嘘,成了最后的注脚
你说胡娜算罪人吗?
也未见得
她只是那个时代夹缝里的一个试探者
被环境推着走到了悬崖边上
拐个弯,以为能飞翔,其实是跌落下去
咱们坐在屏幕前看热闹,说选择决定命运,其实真站在胡娜那个年纪,谁能百分百自信不会动摇
梦想、祖国和现实,哪个重要?
没人有标准答案
她的悲剧,是个人的
也是那个年代中国体制、集体主义与天才个体碰撞后必然的裂痕
每一次归来,都是旧伤难愈的自证清白
但网友们的情绪,不会因为她多说几句道歉就消释
新仇旧怨,一锅炖
其实胡娜这一路走来,不正像某些疼痛文学的主角——高开低走,众人争议,终究谁都无法安慰
所以你要问我,胡娜这一次归来到底值不值?
一句话:人生本就是单程票,很多错过真不能重来
只不过,有些人背着的,不止是自己的一生,还有一整个时代的光影烙印
叛逃,回归,质疑,唏嘘……轮回往复
留给后人饭后咀嚼,也许比那些轰轰烈烈的胜负更真实
你们怎么看胡娜的人生选项?
追梦的勇气配得上所有代价,还是有些东西输不得?
大家吐槽区见,各抒己见,风里雨里,评论区等你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